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须真天子经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须真天子经》,太始二年十一月八日长安青门内白马寺中,天笠菩萨昙摩罗察口授出之,时传言者安文惠、帛元信,手受者聂承远、张玄伯、孙休达十二月三十日未时(同上。)
国号议 北魏 · 崔宏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二
三皇五帝之立号也,或因所生之土,或即封国之名。
故虞、夏、商、周始皆诸侯,及圣德既隆,万国宗戴,称号随本,不复更立。
唯商人屡徙,改号曰殷,然犹兼行,不废始基之称。
故《诗》云「殷商之旅」,又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此其义也。
汉高祖汉王定三秦,灭强楚,故遂以汉为号。
国家虽统北方广漠之土,逮于陛下,应运龙飞,虽曰旧邦,受命维新,是以登极之初,改代曰魏。
慕容永亦奉进魏土。
夫「」者大名,神州之上国,斯乃革命之徵验,利见之玄符也。
臣愚以为宜号为魏(《魏书·崔玄伯传》)
上表请罪 北魏 · 崔道固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三
臣资生南境,限隔大化,本朝不以卑末,委授藩任。
而刘氏萧墙内侮,惧贻大戮,前遣崔启之奉表归诚,幸蒙陛下过垂矜纳,并赐爵宠,庆佩罔极,应奔阙庭。
刘彧寻续遣使,恕臣百死。
愚以世奉刘氏,深愆蒙宥,若犹违背,则是不忠于本朝,而欲求忠于大魏。
虽曰希生,惧大魏之所不许。
是用迷回,孤负天日,冒万死之艰,固执拒守。
仆臣白曜,振曜威灵,渐经二载,大将临城,以今月十四日臣东郭失守,于臣款彧之诚,庶可以彰于大魏矣。
臣势穷力屈,以十七日面缚请罪,白曜奉宣皇恩,恕臣生命。
斯实陛下起臣死尸,肉臣朽骨,天地造物,所不能行,而陛下育之。
虞舜之贷有苗,姬文之宥崇垒,方之圣泽,未足以喻。
既未奉朝旨,无由亲驰道路,谨遣大息景徽,束骸归阙,伏听刑斧(《魏书·崔玄伯附传》。道固复叛。皇兴初显祖慕容白曜长园,政其城东郭,道固面缚请罪表。)
七贤论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九
嵇生是上智之人,值无妄之日,神才高杰,故为世道所莫容。
风邈挺特,荫映于天下;
言理吐论,一时所莫能参。
属马氏执国,欲以智计倾皇祚,诛锄胜己,靡或有遗。
玄伯、太初之徒,并出嵇生之流,咸已就戮。
嵇生于此时,非自免之运。
若登朝进仕,映迈当时,则受祸之速,过于旋踵。
自非霓裳羽带,无用自全。
故始以饵术黄精,终于假涂托化。
阮公才器广,亦非衰世所容,但容貌风神,不及叔夜,求免世难,如为有涂。
若率其恒仪,同物俯仰。
迈群独秀,亦不为二马所安。
故毁行废礼,以秽其德,崎岖人世,仅然后全。
仲容年齿不悬,风力粗可,慕李文风尚,景而行之。
彼嵇、阮二生,志存保己,既托其迹,宜慢其形。
慢形之具,非酒莫可。
故引满终日,陶瓦尽年。
酒之为用,非可独酌。
宜须朋侣,然后成欢。
刘伶酒性既深,子期又是饮客,山、王二公,悦风而至。
相与莫逆,把臂高林,徒得其游。
故于野泽衔杯,举樽之致,寰中妙趣,固冥然不睹矣。
自嵇、阮之外,山、向五人,止是风流器度,不为世匠所骇。
且人本含情情性,宜有所托。
慰悦当年,萧散怀抱,非五人之与,其谁与哉(《艺文类聚》三十七)
复族兄惠景书 北魏 · 崔僧渊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三
主上之为人也,无幽不照,无细不存,仁则无远不及,博则无典不究,殚三坟之微,尽九丘之极。
至于文章错综,焕然蔚炳,犹夫子之墙矣。
遂乃开独悟之明,寻先王之迹,安迁灵荒,兆变帝基,惟新中壤,宅临伊域。
三光起重辉之照,庶物蒙再化之始。
分氏定族,料甲乙之科,班官命爵,清九流之贯。
礼俗之叙,粲然复兴,河洛之间,重隆周道。
巷歌邑颂,朝熙门穆,济济之盛,非可备陈矣。
加以累叶重光,地兼四岳,士马强富,人神欣仰,道德仁义,民不能名。
且大人出,本无所在,况从上圣至天子天孙者乎?
圣上诸弟,风度相类,咸阳王已下,莫不英越,枝叶扶疏,遍在天下,所称稍竭,殊为未然。
文士竞谋于庙堂,武夫效勇于疆场,若论事势,此为实矣。
计彼王篡杀之迹,人鬼同知,疑亲猜贵,早暴遐迩。
兄投心逆节,千载何名!
物患无施,器非时用,生不振世,没无令声,先师以为鄙,君子以为耻。
此则事困伎殚,自勉无益,故其宜矣。
以兄之才,夙超乡土,如弟之徒,谁不瞻仰,每寻昔念,未敢忘怀。
虽复途遥二千,心想若对,敬遵轨范,以资一生。
今名可扬矣而不能显亲,事可变矣而不能离辱,故世之所未解也。
且君子在家也不过孝于其亲,入朝也不过忠于其君。
主上之于兄,恩则不可酬,义则不可背。
身可杀也故非其酬,功不逮也故非其报。
今可以效矣而又弗为,非孝也。
即实而言,兄之不变,得为忠乎?
至于讲武争强,不敌者久矣;
论安与危,不同者验矣;
群情背去,独留者谬矣。
愿深察之。
王晏道绝外交,器非雄朗,专华保望,便就屠割。
方之于兄,其全百倍。
且淮蕃海捍,本出北豪,寿春之任,兄何由免?
以是而言,猜嫌已决。
又宗门未几,南北莫寄,先构之重,非兄何托,受社之荣,鄙心之相望矣。
今执志不寤,忠孝两忘,王晏之辜,安能自保,见机而作,其在兹乎。
国家西至长安,东尽即墨,营造器甲,必尽坚精,昼夜不息者,于兹数载。
今秋中月,云罗必举,贾不及时,虽贵不用,若不早图,况枉连城矣。
枚乘有言,欲出不出,间不容发,精哉斯谈。
弟中于北京,身罹事谴,大造之及,有获为幸。
比蒙清举,超进非一,犬马之心,诚有在矣。
虽复彼此为异,犹昔情不移也,况于今日哉!
如兄之诲,如弟之规,改张易调,易于反掌,万一乖情,此将运也(《魏书·崔玄伯附传》。齐明帝僧渊族兄惠景遗书,规令改图。僧渊复书。)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 其三十四 魏太武帝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九
拓跋姓氏自古贻,谓黄后真无谓魏太祖初即帝位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说本不经余向作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云东吴西夷各依其地谬举淳维未为理据拓跋之远溯轩辕与史记谓匈奴夏禹苗裔何以异哉)
二十馀传雄诸部,据有邺都国号魏(按魏书拓拔氏之先世居北荒自可汗推寅始南迁二十馀传至太祖据有邺都国号曰魏又再传而至太武考拓拔氏居于北汉当为蒙古部落推寅之名与蒙古语托音相近至今蒙古谓贵种为僧者为托音即此可见拓拔盖蒙古之一部且拓拔自系蒙古语之图卜谓正及中也其姓氏取义本自正大乃作魏史者谬云北俗谓土谓拓谓后谓跋故以为氏考蒙古语土曰拓素此犹近之至后则曰哈屯并无所谓跋者顾牵引土德递王之说强为传会不亦失诬乎至于议定国号自宜创立嘉名以垂久远当时群臣以启基云代请以代为号乃因崔宏大名神州之上国云云遂下诏号为魏不知崔宏本汉人其盛称魏地沿曹操受封建国之号或有深义欲贬拓跋皆不可知尔时盖受其愚耳至魏之传世虽历一百七十馀年在南北朝最为长久然其初十六国各自窃据后则分裂东西较辽金之尽据北方与宋人划疆分土者不及远矣)
太武道武所钟爱,果作室家善涂塈。
戎轩四出定中外,南北划疆俨朝制。
公卿子弟命入学,疑狱决之以经义。
崇道教而汰沙门,则邻月落教星替。
崔浩既不好老庄,书信谦之(寇)思也未。